击壤集的全文

《击壤集》是唐代韩愈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的一些代表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也是他对文学风格、修辞手法的探索与实践。以下是《击壤集》全文:

1、原道

2、谏太宗十思疏

3、早入国门行

4、赴京国丧作

5、汾上集序

6、汾上论贾谊书

7、昌黎先生集序

8、魏徵让帝内制论

9、谏房州刺史书

10、讽刘敬叔集序

11、北山骆驼集序

12、秋胡行

13、春日行

14、汾上归女

15、朔方烽火戏诸公

16、直谏士大夫十三制

17、与裴迪书

18、与殷文圭书

19、洞庭湖防御制置安撫使短书

20、与萧铎书

21、魏徵志第一

22、温风二首

23、拟黄州快哉亭记

24、岳阳楼记

25、师说

26、大雅颂序

27、谏迁流贼致仕书

28、殷人游仙记

29、送崔雍之任蜀州

30、谒郑公庙

31、别董大二首

32、世说新语三段

33、论语别录卷之一

34、祭妇易传

35、酬乐天扬雄见寄

36、谢灵运草书三帖

37、草书真经序

38、平凉县故严夫人墓志铭

39、梓州士人子明公墓志铭

40、韩文公祠铭

总结:《击壤集》是中国古代散文经典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集中了韩愈的多种文学形式和主题,并展示了他对社会变革和文学转型的观点。作为一位文化思想家和文字的改良者,韩愈的思想和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和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文内容如下:

《击壤集》,伊川翁自乐之诗也。非唯自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声成其文而谓之音。是知怀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声,言成章则谓之诗,声成文则谓之音。然后闻其诗,听其音,则人之志情可知之矣。且情有七,其要在二。二谓身也,时也。谓身,则一身之休感也;谓时,则一时之否泰也。一身之休感,则不过贫富贵贱而已。一时之否泰,则在夫兴废治乱者焉。是以仲尼删《诗》十去其九,诸侯千有馀国,《风》取十五;西周十有二王,《雅》取其六。盖垂训之道善恶明,著者存焉耳。近世诗人穷感则职于怨憝,荣达则专于淫泆,身之休感发于喜怒,时之否泰出于爱恶,殊不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者,故其诗大率溺于情好也。噫。情之溺人也,甚于水。古者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覆载在水也,不在人也。载则为利,覆则为害,是利害在人也,不在水也。不知覆载能使人有利害邪,利害能使人有覆载邪。二者之间必有处焉。就如人能蹈水,非水能蹈人也。然而有称善蹈者,未始不为水之所害也。若外利而蹈水,则水之情亦由人之情也;若内利而蹈水,则败坏之患立至于前,又何必分乎人焉水焉,其伤性害命一也。性者,道之形体也。性伤,则道亦从之矣。心者,性之邪郭也。心伤,则性亦从之矣。身者,心之区宇也。身伤,则心亦从之矣。物者,身之舟车也。物伤,则亦从之矣。是知以道观性,以性观心,以心观身,以身观物,治则治矣,然犹未离乎害者也。不若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则虽欲相伤其可得乎。若然,则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亦从而可知之矣。予自壮岁业于儒术,谓人世之乐何尝有万之一二,而谓名教之乐固有万万焉。况观物之乐复有万万者焉,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诚为能以物观物而两不相伤者焉,盖其间情累都忘去尔,所未忘者独有诗在焉。然而,虽曰未忘,其实亦若忘之矣。何者谓其所作异乎人之所作也。所作不限,声律不□,爱恶不立,固必不希名誉,如鉴之应形,如钟之应声。其或经道之馀,因闲观时,因静照物,因时起志,因物寓言,因志发咏,因言成诗,因咏成声,因诗成音。是故哀而未尝伤,乐而未尝淫。虽曰吟咏情性,曾何累于性情哉。钟鼓,乐也;玉帛,礼也。与其嗜钟鼓玉帛,则斯言也不能无陋矣。必欲废钟鼓玉帛,则其如礼乐何。人谓风雅之道行于古而不行于今,殆非通论。牵于一身而为言者也,吁独不念天下为善者少,害善者多,造危者众,而持危者寡。志士在畎亩,则以畎亩言,故其诗名之曰《伊川击壤集》。时有宋治平丙午中秋日也。

“击壤集”,又称“浣溪沙·击壤”,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剩余:2000